嘟嘟成人网

于燕

发布时间:2025-10-01   浏览次数:0


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办公地址:职技楼A102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燃烧污染物控制、机器学习、能源低碳化利用等方向研究工作。


【教育背景】

2010.08-2014.06,就读于东南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2014.09-2019.06,就读于东南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教学情况】

目前承担的本科生课程《自动控制原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传热学》等。目前主持校级教改课题1项,主持完成校级教改课题1项,发表教改论文1篇。


【人才培养】

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车辆工程、机械工程、能源动力等。


【科研成果】

目前主持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完成厅局级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教改项目1项,主持横向课题3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EI检索论文10余篇(其中中科院二区以上论文8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

代表性论著:

[1]Yan Yu,Yitong Lu, Chengwei Xu, et al. Numerical study of effects of particle properties on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in air–water vapor mixtures based on molecular dynamics.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25,317:122105.(SCI收录)

[2]Yan Yu, Yitong Lu, Chuang Sang, et al.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submicron particles by water vapor condensation in the multi-section growth tube. Powder Technology. 2024, 440:119797.(SCI收录)

[3]Yan Yu, Shijie Gu, Chengwei Xu, et al. 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lue gas components on supersaturated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in a multisection growth tube. Atmosphere. 2023,14(7),1129. (SCI收录)

[4]Yan Yu, Xu Chengwei, Zhang Jun, et al. Effects of coal-fired flue gas composition on condensational growth by water vapor for fine SiO2 particles. 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22, 158: 34-41. (SCI收录)

[5]Yan Yu, Jun Zhang, Chengwei Xu.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he growth of polydisperse fine SiO2 particles by water vapor condensation. Powder Technology. 2021, 385:537-545. (SCI收录)

代表性科研项目:

1.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E2024205003),202406-202612,项目负责人。

2.河北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QN20202433),202001-202212,项目负责人。

3.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202001-202212,项目负责人。

4.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3CB228504),201301 - 201712,主要参与者。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6043),201601-201912,主要参与者。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76038),201901- 202212,主要参与者。

7.基于空气采样分析加香机香精损失量的评价方法,企业技术攻关项目,202307-202507,项目负责人。

8.基于多功能复用的分布式储能动态配置与支撑技术研发,企业技术攻关项目,202312-202412,项目负责人。

9.基于深度学习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技术研发,企业技术攻关项目,202412-202512,项目负责人。


【荣誉及获奖】

负责学校一类学科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组织工作,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项若干,部分获奖情况如下:

1.第一指导教师,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星地协同视角下大气污染物排放时空演变传输通道及减排对策调研-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

2.第一指导教师,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百漩千涡,蓄势勃发-水下复合能量收集供电装置。

3.第一指导教师,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微成像视角下大气污染运移定量反演及减排对策调研-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

4.第一指导教师,第十四届“挑战杯”河北省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智链环境引擎”-IRAP-MODEL京津冀环境气象大数据系统。

5.第一指导教师,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岩隙生绿,碳链循踪——针对石家庄某露天矿区碳补偿的生态修复调研。